科學種植黃芩的技術
一、概述
黃芩,別名黃金條根、山茶根、黃芩茶,為唇形科植物,其根供藥用,主要成分黃芩甙、黃芩黃素、漢黃芩素和黃芩新素等,具有清熱、瀉火、解毒、安胎等功效,主治溫病發熱、肺炎、咯血、黃疸、肝炎、痢疾、目赤、胎動不安等到癥,為中醫臨床常用中草藥之一。

二、生物生態學特性
黃芩為多年生草本植物,株高20~50cm,主根呈圓錐狀,長10~30cm,直徑1~2cm,外皮呈黃褐色,內部黃色。莖叢生,基部伏地,稍上升或直立,分枝多而細,單葉對生,葉片披針形,先端漸尖或急尖,基部圓形,全緣。總狀花序頂生,花偏向一側排列較密;花萼呈筒狀外面密生絨毛;花冠呈紫色,二唇形;雄蕊4枚,2強;雌蕊1枚,子房4深裂,子房下具橙色肉質花盤。小堅果4枚,卵形,黑色,表面具瘤,直徑約1mm,包圍于宿存萼內。花期6~9月,果期7~10月。
黃芩喜溫和氣候,耐寒冷、干旱。原野生于山坡,地堰,林緣向陽干燥地方。對土壤要求不嚴格,以排水良好,肥沃的砂質壤土最優,在丘陵薄地均可種植。
三、繁殖方法
用種子和分根方式繁殖。
1.選地與整地:選擇陽光充足,排水良好,土層深厚、肥沃的砂質壤土為宜,忌連作。每畝施搗碎農家肥3000kg、過磷酸鈣20kg,耕深25~30cm。耙細整平,作寬1.2m的畦,長短不限。
2.種子繁殖:①種子采集。選生長健壯植株采集,黃芩花期長,種子成熟期不一致,易脫落,故熟后即采,采后曬干、打下種子、去雜質備用。②浸種。播種前將種子用40~50℃溫水浸泡24h,撈出稍晾即可播種。③播種。分春播和秋播。春播在4月中旬至5月上旬、秋播在8月中旬至9月下旬進行。按行距30~40cm開溝,溝深0.5~1cm,將種子均勻播入溝內,覆細土,稍鎮壓后澆水,保持土壤濕潤,為保證土壤濕潤,播種后可加蓋麥秸和稻草,以利出苗,在15~18℃的溫度下,播后10~15天左右出苗。黃芩種子發芽率約60%,畝播種量1~1.5kg。黃芩播種覆土是關鍵,由于種子細小頂土能力差,播種要淺、覆土要薄,播種過深覆土太厚不能出苗。
3.分根繁殖:春季黃芩未萌發新芽之前,將根挖出,切下主根供藥用,然后根據根莖塊的大小,將母株根莖切成若干塊,每塊有2~3個芽,按株行距15cm×30cm挖穴栽種,覆土壓實,澆水,10天左右可長出幼苗。此法可縮短生長周期,但比直播的根杈多。
四、田間管理
1.間苗:幼苗出齊后,分2次間掉過密和瘦弱的小苗,按株距10~15cm定苗。
2.中耕除草:幼苗出土后,及時松土除草,結合松土向幼苗四周適當培土,1年進行2~3次,沒有雜草,有利于植株正常生長。
3.追肥:苗高10~15cm時,追施一次清淡的人畜糞水,助苗生長,提高產量。6月底7月初,每畝追施過磷酸鈣20kg加尿素5kg,在行間開溝施下,覆土后澆一遍水。
4.摘除花蕾:如不收種子則剪去花枝,減少養分的消耗,促使根部生長,提高產量。除留種田外,花期要及時打尖,選晴天剪去花蕾,可促使根部生長。
五、病蟲防害
主要病蟲有葉枯病,危害葉片,從葉尖或葉緣向內延伸,呈不規則黑褐色病斑,迅速蔓延,致葉片枯死。高溫多雨季節發病重。用50%多菌靈1000倍液噴霧防治,每隔7~10天噴藥一次,連續噴2~3次。
六、采收加工
黃芩以根入藥。種植2~3年后收獲,至秋后莖葉枯黃時將根刨出,去掉莖葉,抖凈泥土,曬至半干時撞去外皮,然后曬干或烘干。畝產干貨150~200kg。
-
-
-
2018種黃岑賺錢嗎?黃岑種植的利潤與投資成本及前景預測
- 黃岑是一種清熱除燥的中草藥,在中藥成分提取和制造飲品行業種被廣泛的使用。隨著黃岑需求量的增大,野生黃岑被不斷挖掘,逐漸呈現一種資源匱乏的趨勢,所以在當前發展黃岑的人工種植是十分必要的。2018種黃岑賺錢嗎?黃芩為我國傳統常用中藥,為多年生草本植物,味苦,性寒,歸肺、脾、膽、大小腸經。有清熱燥濕,瀉火解毒,止血
- 2017-12-07 15:23:29
-
-
-
-
種黃芩的實用技術
- 中藥材黃芩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,以根入藥,有抗菌消炎、降壓利尿、解毒利膽等作用,也是一種常用中藥。產于河北、遼寧、陜西、山東、內蒙古、黑龍江等省區,我國北方多數省區都可種植。黃芩喜溫暖,耐嚴寒,地下部可忍受-30℃的低溫;耐旱怕凍,在排水不良或多雨地區種植,生長環境,生長不良,容易引起爛根。一、種植方法黃芩
- 2015-06-06 16:59:00
-
-
-
-
怎樣標準化種植黃芩
- 黃芩為多年生草本,株高20-50cm,主根呈圓錐狀,長約10-30cm,直徑約1-2cm,外皮呈黃褐色,內部黃色。莖叢生,基部伏地,稍上升或直立,分枝多而細,株方形,綠色或紫綠色。單葉對生;葉片披針形,先端漸尖或急尖,基部圓形,全緣。總狀花序頂生,花偏向一側排列較密;花萼呈筒狀外面密生絨毛;花冠呈紫色,二唇形
- 2015-06-06 16:38:00
-
-
-
-
黃芩種植的經驗
- 黃芩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,藥用根莖,全株高30-60厘米,主根粗壯,全國大部分地區都有野生分布,適應性很強,一般土壤都能生長,其有清熱燥濕、止血安胎的功效。一、選地和整地:種植要選沙質或半沙質土壤為宜,要有水利條件,一般種前施足底肥,以圈肥為主或施30公斤氮磷鉀肥,以磷鉀肥多施一些(按種小麥常規做底肥的數量)即
- 2015-06-06 16:50:00
-
-
-
-
種黃芩栽培管理經驗
- 一、黃芩的用途及產后效益黃芩為唇形科多年生植物的根,具有清熱燥濕、瀉火解毒、止血安胎之功效。常用于濕溫、暑溫胸悶、嘔惡、濕熱脾滿、瀉痢、黃疸、肺熱咳嗽、高熱煩渴、血熱吐衄、癰腫瘡毒、胎動不安等癥。該品無論在臨床上還是中成藥的用料上,用量逐年增加,尤其近年黃芩的提取物不僅國內需求量大,而且國際上更倍受青睞,暢銷
- 2015-06-06 16:54:00
-
-
-
-
小麥-黃芩連作人工栽培
- 藥用植物黃芩,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。以根入藥,有清熱燥濕、解毒利膽等功能,人工栽培黃芩,采用小麥-黃芩連作方式,既能合理安排茬口,又提高了經濟效益,特別值得山區、丘陵地區種植。一、黃芩生長習性黃芩株高20-60厘米,適宜溫暖而潮濕的氣候,耐嚴寒,成年植株可耐-30度的低溫,在向陽、高燥、排水良好、中性和微堿性
- 2015-06-06 17:04:00
-
-
-
-
黃芩片的功效與作用 復方黃芩片使用說明書
- 黃芩片主要成分是黃芩,黃芩又叫山茶根和土金茶根。它在醫藥中以根入藥,并起到了良好的作用,且被選為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藥材物種名錄,它抗菌效果比黃連還好,而且還不產生抗藥性,下面跟著小編來看看黃芩片的功效和作用是什么。黃芩片的功效與作用1、清熱燥濕,瀉火解毒,止血,安胎,降血壓。用于濕溫、暑溫胸悶嘔惡,濕熱痞滿
- 2018-09-11 17:07:32
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