種黃芩栽培管理經驗
一、黃芩的用途及產后效益
黃芩為唇形科多年生植物的根,具有清熱燥濕、瀉火解毒、止血安胎之功效。常用于濕溫、暑溫胸悶、嘔惡、濕熱脾滿、瀉痢、黃疸、肺熱咳嗽、高熱煩渴、血熱吐衄、癰腫瘡毒、胎動不安等癥。該品無論在臨床上還是中成藥的用料上,用量逐年增加,尤其近年黃芩的提取物不僅國內需求量大,而且國際上更倍受青睞,暢銷不衰。2006年所產的黃芩大部分在鮮品階段就被提煉廠收購做了提取物的原料,因此今年藥市將依靠2006年以前的陳貨維持供應,貨源少于正常年份50%以上,其價也將隨著消化逐日上揚,到今年產新時,其價將在目前的每公斤8元價位上升20—30%已在情理之中。按一般畝產200公斤,單價以10元計算,畝產效益可達2000元以上。遠高于種糧效益。所以今年種植黃芩是藥農獲利創收的最佳年份。

二、黃芩適宜栽培的區域及土壤
黃芩因其耐旱又耐寒,根部可承受零下30℃的低溫,但喜溫怕澇、怕積水,因此該品只適宜黃河以北的區域栽種。俚對土壤選擇性較強,最適宜其生長的土壤因為肥沃的砂質地,這種地雖然水分容易流失,但不怕旱,只要適時澆水、施肥,其根系發育就會又快又大,產量高,粘度的雖然也能生長,但產量低。任何生物都有自己特定的生存環境和生長習性,這是生物內在基因條件所決定的。因此我們搞藥材種植也必須遵循這一原則,否則就不能達到高產的目的。
三、栽培技術要點
1、 選擇好地塊與整地首先我們應按上述要求選擇肥沃的、易排水的砂質地塊,然后施足底肥,其中農家優質圈肥每畝應施2500—3000公斤,草木灰500公斤,過磷酸鈣50公斤,隨即深翻地25—35厘米深,接著將地耙細整平,做成1.5米寬的畦。
2、 適時播種每畝可用黃芩種子1公斤左右。春播時間應在4月中旬前完成。播前應將發芽率80%以上的黃芩種子用溫水浸泡一周后,撈出稍干便可播種,播種時應在做好的畦內按行距30厘米為準,開深0.5—1厘米的小溝,將種子均勻灑入畦內,蓋土稍壓,隨即澆水,以后應注意保持土壤濕潤,以防地干影響種子出苗,當地溫達到16—17℃時,半月即可出苗。
四、田間管理
1、 定苗與補缺當苗全部出土長至5厘米時應進行疏苗,把過密及弱苗清除,當苗高至10厘米時便可定苗,株距應以10厘米為宜,對于缺苗處應即可就地取苗移栽補救,以保苗全苗壯。
2、 中耕除草隨著黃芩的不斷生長壯大,雜草也隨之而生。因此必須中耕除草,這樣既利于黃芩的生長發育,又防止了雜草與黃芩爭地力。
3、 及時追肥當苗高至15厘米時,每畝應追施復合肥25公斤,尿素5公斤,進入6--7月份再追施過磷酸鈣20公斤,當黃芩第三次開花時,最后給黃芩葉面每畝追使磷酸二氫鉀0.5公斤,此量可分三次在晴天時噴霧。
4、 病蟲害防治危害黃芩的主要大敵是葉枯病,這種病一旦發生蔓延快,導致葉片迅速枯死。尤其在高溫多雨季節發病率高。該病的特點是:不規則的黑褐色病斑,從葉尖或葉邊向葉片中心傳染。此病一旦發現,應立即噴灑50%多菌靈1000倍液,連續噴霧三次,每隔7天一次。此外,黃芩飛蛾蠶食黃芩的葉片,危害也十分嚴重。一旦出現應用9%的敵百蟲1000倍液噴霧處置。再若出現根腐病,應及時拔掉病株,置田外燒毀,同時用石灰灑于病穴消毒,然后再用50%多菌靈500倍液澆灌病區,以達到徹底滅菌的目的。
五、收獲與加工
黃芩采挖時間應在秋后莖葉枯黃時為宜,當年生也可起挖,但產量低,黃芩苷含量少,三年后起挖的黃芩其黃芩苷含量可超過野生黃芩。起挖后應除去泥土莖葉、因市場購銷出現新特點,鮮品可以上市,所以藥農為圖省事就趁鮮出售。
-
-
-
2018種黃岑賺錢嗎?黃岑種植的利潤與投資成本及前景預測
- 黃岑是一種清熱除燥的中草藥,在中藥成分提取和制造飲品行業種被廣泛的使用。隨著黃岑需求量的增大,野生黃岑被不斷挖掘,逐漸呈現一種資源匱乏的趨勢,所以在當前發展黃岑的人工種植是十分必要的。2018種黃岑賺錢嗎?黃芩為我國傳統常用中藥,為多年生草本植物,味苦,性寒,歸肺、脾、膽、大小腸經。有清熱燥濕,瀉火解毒,止血
- 2017-12-07 15:23:29
-
-
-
-
黃芩片的功效與作用 復方黃芩片使用說明書
- 黃芩片主要成分是黃芩,黃芩又叫山茶根和土金茶根。它在醫藥中以根入藥,并起到了良好的作用,且被選為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藥材物種名錄,它抗菌效果比黃連還好,而且還不產生抗藥性,下面跟著小編來看看黃芩片的功效和作用是什么。黃芩片的功效與作用1、清熱燥濕,瀉火解毒,止血,安胎,降血壓。用于濕溫、暑溫胸悶嘔惡,濕熱痞滿
- 2018-09-11 17:07:32
-
-
-
-
黃芩種植的經驗
- 黃芩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,藥用根莖,全株高30-60厘米,主根粗壯,全國大部分地區都有野生分布,適應性很強,一般土壤都能生長,其有清熱燥濕、止血安胎的功效。一、選地和整地:種植要選沙質或半沙質土壤為宜,要有水利條件,一般種前施足底肥,以圈肥為主或施30公斤氮磷鉀肥,以磷鉀肥多施一些(按種小麥常規做底肥的數量)即
- 2015-06-06 16:50:00
-
-
-
-
怎樣標準化種植黃芩
- 黃芩為多年生草本,株高20-50cm,主根呈圓錐狀,長約10-30cm,直徑約1-2cm,外皮呈黃褐色,內部黃色。莖叢生,基部伏地,稍上升或直立,分枝多而細,株方形,綠色或紫綠色。單葉對生;葉片披針形,先端漸尖或急尖,基部圓形,全緣。總狀花序頂生,花偏向一側排列較密;花萼呈筒狀外面密生絨毛;花冠呈紫色,二唇形
- 2015-06-06 16:38:00
-
-
-
-
種黃芩的實用技術
- 中藥材黃芩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,以根入藥,有抗菌消炎、降壓利尿、解毒利膽等作用,也是一種常用中藥。產于河北、遼寧、陜西、山東、內蒙古、黑龍江等省區,我國北方多數省區都可種植。黃芩喜溫暖,耐嚴寒,地下部可忍受-30℃的低溫;耐旱怕凍,在排水不良或多雨地區種植,生長環境,生長不良,容易引起爛根。一、種植方法黃芩
- 2015-06-06 16:59:00
-
-
-
-
小麥-黃芩連作人工栽培
- 藥用植物黃芩,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。以根入藥,有清熱燥濕、解毒利膽等功能,人工栽培黃芩,采用小麥-黃芩連作方式,既能合理安排茬口,又提高了經濟效益,特別值得山區、丘陵地區種植。一、黃芩生長習性黃芩株高20-60厘米,適宜溫暖而潮濕的氣候,耐嚴寒,成年植株可耐-30度的低溫,在向陽、高燥、排水良好、中性和微堿性
- 2015-06-06 17:04:00
-
-
-
-
科學種植黃芩的技術
- 一、概述黃芩,別名黃金條根、山茶根、黃芩茶,為唇形科植物,其根供藥用,主要成分黃芩甙、黃芩黃素、漢黃芩素和黃芩新素等,具有清熱、瀉火、解毒、安胎等功效,主治溫病發熱、肺炎、咯血、黃疸、肝炎、痢疾、目赤、胎動不安等到癥,為中醫臨床常用中草藥之一。二、生物生態學特性黃芩為多年生草本植物,株高20~50cm,主根呈
- 2015-06-06 16:47:00
-